六年级科学课件

时间:2024-07-14 18:49:16
六年级科学课件

六年级科学课件

六年级科学课件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用数据展示说明本小组的研究成果,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能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个。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并研究了电磁铁的线圈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这节课我们继续这项研究。把我们自己的假设也像上节课那样证明一下,好吗?

2. 板书课题

(二)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拟定研究计划。填写P55表格。

2. 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领取实验材料。

4. 各小组验证假设。教师巡视,强调根据P56“2. 准备小组的汇报发言”边实验边准备如何发言。

(三)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 全班交流

(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

(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2. 总结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四)制作强力电磁铁

1. 汇总这些研究成果后,我们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吗?

2. 大家动手试一试。

六年级科学课件2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第七课 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

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

提问:“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 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

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

2、 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 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

4、 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实验要求:

1)、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3)、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

4)、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5、 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

(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六年级科学课件3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指南针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6、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7、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8、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0、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11、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12、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力、沼气、核能等。

……此处隐藏17360个字……老师觉得不是这样的?我跟他的正好相反,大家同不同意?并出示下一张:跷跷板的用力点和阻力点的位置能不能调换?跟老师标的不一样,师问:老师和你标的阻力点和用力点的位置正好相反,你觉得老师标得对不对?师演示并出示下一张:用力点和阻力点的位置调换的跷跷板)

4.出示一组图片:剪刀、羊角锤等

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杆呢?说说我们的理由。

(1)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工具,这是羊角锤,可以用来起钉子。这是……(师举起来做一个动作)

(2)大家先分小组讨论一下,以下工具哪些是杠杆呢?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如果是杠杆,三个点在哪里?擀面杖,只是一个面,支点也没有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过渡:撬棍能够撬起很重的石头,使用撬棍我们感觉很省力。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1. 认识杠杆尺

出示杠杆尺图片及实物,这就是杠杆尺,我们先把它挂上去,如果发现不平衡,可以先调节。我们再来观察,从中间到两边有一格一格的,一共有5格,我们可以在格子上挂钩码。

(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挂钩码)师演示在左右两边第二格各挂两个钩码,这时杠杆尺平衡了。我们左边的钩码数不变,右边改变一下,有没有办法使它也平衡。

2.师:谁知道杠杆尺的三个点在哪里?

师:我们暂时规定把杠杆尺左边挂的钩码,看作是重物,当作阻力,钩码挂的格数就是阻力点的位置;右边挂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用的力,钩码挂的格数就是用力点的位置。

3.师指着杠杆尺上的钩码,问: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几格?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又是几格呢?(一个小孔就是一格)左边挂1个钩码,右边挂2个钩码,你认为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那这个大屏幕上的呢?问: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几格?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又是几格呢?它两边挂的钩码一样多,你认为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4. 师:等会呢要让同学们自己研究。你们喜欢把钩码挂在哪个位置都可以,想挂几个钩码也随便你,但我们要求只在左右各选一个位置挂钩码(师演示:我这里再挂一个行不行?不行,我们今天只研究一侧只能挂一个位置这种情况),挂好后要让杠杆尺平衡。挂出一种平衡后马上在记录单上进行记录。

5.出示记录表。指导记录方法

记录好后还要想一想: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还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只要在表中选择前面的序号填好就行。

出示实验小贴士:A左右只能各选一个位置挂钩码。

B挂出一种平衡后马上在记录单上进行记录。

C尽量挂出更多的平衡。

如果你们觉得实验已经完成了,小组其他成员可以开始整理实验材料,请组长上来选取自己记录表中任意两项实验结果汇总到老师的这张表格中,后面的小组不要跟前面小组的数据重复。

6.各组学生展开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各小组整理好实验材料后,上台汇总数据。

校对学生的数据,先校对平衡,再校对用力情况。

你们输入的数据老师火眼金睛,一眼就知道你们错了,大家一起来看看这组有没有问题?

师:阻力点这边格数4格,挂两个钩码,用力点这边……

7.交流讨论:我们这里的数据,哪几组是省力的?师进行筛选。

提问:分析一下这几组数据,能够发现什么规律?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是省力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支点 省力

8. 哪几组是费力的?师进行筛选。

提问:再来分析一下这几组数据,看看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是费力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支点 费力

9. 哪几组不省力也不费力?进行筛选。

提问:再来分析一下这几组数据,看看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支点 不省力也不费力

10.刚才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来收集数据的呢?我们是大量的、随机地去搜集数据。同学们以后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去研究类似的其他科学问题。

四、拓展运用

1.课外可以分析自己记录表里的数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的?是不是也能得出我们黑板上这样一个结论。

2.请看我们前面讨论过的两幅图,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他们是属于什么杠杆呢?为什么?请学生用激光笔指一下。

六年级科学课件15

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

(鄂教版科学六上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第7课)

教学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对地表变化的现象分析,认识地球地表运动变化的事实。并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提出的事实依据。

3、引领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对地球地表变化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假设的科学素养。

4、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准备

有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地图轮廓的纸片;收集有关地表变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归纳小结。

师:在前几次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地表运动所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你能列举自然界中的哪些现象与地表的运动有关吗?

学生列举现象:地震、火山喷发、高山盆地的出现等。

师:这些现象都是地表运动引起的。那么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信息呢?请大家阅读54页的一段材料。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这些地方以前是什么样的地貌?

(2)这些地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你认为我们的地表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阅读并讨论,针对第三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假设,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二、通过资料的提供,说明科学家是怎样通过地表变化的一些现象,分析得出“大陆漂移假说”的。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有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他们的不同的观点,并且阐述了自己精彩的理由。其实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象大家刚才一样,通过认真地思考,收集证据后,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请大家阅读55页的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

(1)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是什么?

(2)你刚才的观点和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认为谁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比较认识到科学家提出假说的思维过程。

三、提出课外研究任务。

师: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我们了解了的科学家们是通过怎样的研究提出了这些有趣而大胆的想法。其实,地表运动带给我们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课外收集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资料。同时大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相关的内容开展研究,还可以互相交流你的发现。

《六年级科学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